人为什么要活着因为快乐丨人为什么要活着有意义

“人为什么要活着”?

“人生的意义是什么”?

这是一个哲学问题,早已有许多不同的哲学流派,予以了不同的解答。

然而,相很多人还是千峦叠嶂,通而不透!

这里,们可以尝试接触一个新的论述,得到一个新的解答。

这个新的论述,就是“惯性论”。

人为什么要活着?人生的意义是什么?

我们可以先打一个比方,人生,就像一颗“飞行中的弹头”。

“飞行中的弹头”,是由“惯性力”推动的,这个,我们大家都知道。

那么,这个“惯性力”又是从何而来呢?

这个“惯性力”,是从其先天性的环境而来。

弹头后面的火药爆炸——装着子弹的枪——握着这把枪的人,都是这颗“飞行中的弹头”的先天性环境。

在先天性环境的作用下,弹头以特定的姿态,冲出枪膛。

这个冲出枪膛时的飞行姿态一经产生,它就会有一种“惯性”,形成一种秩序,决定着“飞行中的子弹头”,尽量地保持其飞行姿态的既定状态不变。

而“飞行中的弹头”不仅有先天性环境、有由先天性环境所营造的“惯性”秩序,它也有后天性环境。

地球引力、空气阻力和可能的障碍物,都是这颗“飞行中的弹头”的后天性环境。

后天性环境通过与“惯性”秩序相矛盾,就会不断地改变“惯性”秩序,使得“飞行中的弹头”的既定状态,不断地发生改变。

这就决定了这颗“飞行中的弹头”在飞行过程中的实际飞行姿态。

而这颗“飞行中的弹头”在飞行过程中的实际飞行姿态,就好比一个人的人生。

一个人的人生,就是一场与环境的矛盾。

就像“飞行中的弹头”在飞行过程中的实际飞行姿态,就是它的“惯性”秩序和其后天性环境之间的矛盾。

而一个人的人生,就是这个人的先天性环境所塑造的他的“惯性”秩序,和他的后天性环境之间的矛盾。

那么,人为什么要活着呢?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?

答案不就出来了吗?

因为,先天性环境塑造了人,塑造了人的“惯性”,塑造了人的“惯性”秩序,也就是价值导向,所以,在“惯性”秩序的支配下,在价值导向的支配下,人就要活着。

人生的意义,其实就是坚持自己,就是在与后天性环境的矛盾对抗中,坚持自己。

当然,这里没有对错,只有成功与失败。

因为,对与错,都不是由人自己决定的,而是由先天性环境和后天性环境决定的。

那么,人自己,在这场矛盾中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呢?人自己,到底在这场矛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?

人自己,就是个由“惯性”掌握实体所形成的“惯性”秩序,就是一个由先天性环境所打造的“惯性”秩序。

人自己,在这场矛盾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坚持自己,就是在矛盾中与环境作出同一个向量上的等量改变。

因为,人的惯性秩序和实体都是全方位存在的,而环境只是从一个方向上与人发生矛盾,所以,人和环境的等量改变,只能是在同一个向量上。

至于人或环境的实际上的改变,那就是更高维度的问题,而不是矛盾本身的问题。

就好比人与汽车相撞,双方的等量改变就是物理上的改变,至于由此导致的人的生物性状的改变,或者汽车的经济价值的改变,那就是另外的问题,而不是人与汽车相撞本身的问题。

“惯性”这个概念,通常见于我们的物理学中。

然而,如果我们只是将其局限于物理学中,那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,就太浅显,太狭隘了!

“惯性”不仅常见于物理学现象,也是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,如影随形的现象。

在化学中,氢有氢的性质,氧有氧的性质,这些性质,不都是一种“惯性”吗?

在生物学中,生物的遗传性,不就是一种“惯性”吗?

在社会学中,各个族群的文化流传,不就是一种“惯性”吗?

在心理学中,每个人的精神性格,不就是一种“惯性”吗?

任何一个事物,一旦在其内、外环境条件的作用下产生,它就具有保持其既定状态不变的性质,这个性质,就是“惯性”。

“惯性”,是一种“性”。

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来说,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”,而“惯性”这种“性”,就是寄生于“形而下”的“器”的那种“形而上”的“道”。

就像“飞行中的弹头”,弹头是“形而下”的“器”,决定弹头之飞行姿态的那种“惯性”秩序,就是弹头的“性”,就是其“形而上”的“道”。

用现代语言来说,物质与精神对立统一,或者物质与性质对立统一,“惯性”,就是与物质对立统一的精神或性质。

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后,我们或许就可以由此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《太极图》、《五行图》、《洛书》、《河图》等等。

我们可以用水分子和精卵细胞这两种事物与《太极图》相对照,来理解《太极图》。

因为这只是简单的描述,所以,在举例水分子的时候,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两个氢离子,简化为一个氢离子。

就好比氢离子是一个旧事物,氧离子是一个旧事物。

两个旧事物因为各自的“惯性”秩序,都与它们共同的后天性环境相对抗。

于是,为了对抗它们共同的后天性环境,它们之间就相互合作,形成一个对立统一,这就组成了一个新事物——水分子。

又好比精细胞是一个旧事物,卵细胞是一个旧事物。

它们因为各自的“惯性”秩序,都与它们共同的后天性环境相对抗。

于是,为了对抗共同的后天性环境,它们之间就相互合作,形成一个对立统一,就组成了一个新事物——精卵细胞。

而《太极图》不就是这样的吗?

《太极图》是由一阴一阳两条鱼组成的一个圆。

这个圆,就可以代表水分子或精卵细胞。

其中的两个鱼体,就分别可以代表氢离子和氧离子的物质形态,或者,分别可以代表精细胞和卵细胞的生物形态。

其中的两个鱼眼,就分别可以代表氢离子和氧离子的性质——“惯性”秩序;或者,分别可以代表精细胞和卵细胞的灵魂——“惯性”秩序。

当然,这个“惯性”秩序,对照不同的事物,我们可以分别不同地称之为性质、灵魂、性格、道德、意识、规则、秩序、契约、法律等等。

总而言之,都是一些形而上的东西。

当我们这么理解《太极图》的时候,我们会不会进一步想到,为什么《太极图》的阳鱼是阴眼,阴鱼是阳眼呢?

为什么《太极图》的阳鱼在左边,头朝上、尾朝下;阴鱼在右边,头朝下、尾朝上呢?

结合现实来看,不管是水分子也好,还是精卵细胞也好,它们都是有一个从产生到灭亡的变化过程的,也就是会有从头到尾的很多不同的结构状态的。

而《太极图》,只是一张图,她不可能描述事物所有的、从头到尾的结构状态,她只能是描述事物那从头到尾的、众多不同结构状态中的一种。

那么,《太极图》是描述了事物那从头到尾的众多不同结构状态中的哪一种呢?

她就是描述了事物众多不同结构状态中,事物最后灭亡时候的那一种。

根据我们的阴阳文化的内涵,阴为静,阳为动。

所以,《太极图》中的阳鱼之阳,就是表示其结构状态相对变化剧烈;阴鱼之阴,就是表示其结构状态相对变化和缓;阳眼之阳,就是表示其“惯性”所形成的秩序相对弱小,被不断改变;阴眼之阴,就是表示其“惯性”所形成的秩序相对强大,很难被改变。

那么,为什么“惯性”秩序强大、很难被改变的阳鱼,它的结构状态又变化剧烈呢?“惯性”秩序弱小、被不断改变的阴鱼,它的结构状态又变化和缓呢?

这就是由于双方相对的实力,已经发生了改变。

根据我们的阴阳文化的内涵,左阴右阳,阴弱阳强。

所以,《太极图》中,“惯性”强大的阳鱼处在左边,就是表明它已经由强变弱,处在弱势地位了;“惯性”弱小的阴鱼处在右边,就是表明它已经由弱变强,处在强势地位了。

那么,为什么强者会变弱,弱者会变强呢?

这就是老子《道德经》所说的“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”。

不论是氢离子也好,氧离子也好,还是精细胞也好,卵细胞也好,它们都有各自的“惯性”,都要保持各自的既定状态不变。

而由于环境的压力,他们又不得不寻求合作,以共同抵抗环境的压力,从而尽量地使自己的既定状态少发生改变。

但是,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,双方都是要多多少少地改变自己,以满足对方的合作要求的。

那么,“惯性”秩序相对强大,受到环境压力相对较小的一方,对合作的要求相对就不是那么迫切,它就可以尽情地拿捏对方,以使对方为自己所用——这就是“弱者道之用”。

而“惯性”秩序相对弱小,被拿捏的一方,为了免受相对更大的环境压力,就不得不忍辱负重。

那么,在这种明显的不友好的合作情势之下,弱者为了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,就必须要变压力为动力,尽量地相对发展自己,以实现自己相对地位的改变——这就是“反者道之动”。

而正是在这种相对不同的动力驱使之下,强者就会相对变弱,弱者就会相对变强,直至最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而《太极图》,就是描述了这种最后时刻的天翻地覆的结构状态。

那么,弱者为了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,会变压力为动力,尽量地相对发展自己,它又是怎么发展自己的呢?

当然是通过寻求新的合作发展自己了。

氢离子与氧离子合作,是为了对抗后天性环境,那么,氢离子为了对抗氧离子的压迫,它会不会又去和其它的离子合作,以摆脱氧离子的压迫呢?

事实上,人类历史上为什么总是改朝换代呢?

那不就是底层的弱者为了反抗强者压迫,而重新在弱者与弱者之间进行了合作吗?

所以,《太极图》对世界的描述,基本上是正确的——就是强者跟弱者合作,对抗它们共同的后天性环境;而弱者又会与弱者合作,来共同对抗压迫他们的强者。

但是,《太极图》对世界的描述,也不是全面的。

我们再来看《洛书》。

《洛书》是由阳五居中,阳九在上,阳一在下,阳三在左,阳七在右,阴四、阴二分居左、右上角、阴八、阴六分居左、右下角的一个象数图。

那么,根据我们对物质与精神,也就是物质与“惯性”之间的关系的了解,结合一些古籍对于《洛书》的介绍,我们可以知道《洛书》跟《太极图》一样,也是描述一个新事物的结构状态的。

并且,《洛书》也是跟《太极图》一样,是描述一个新事物的众多结构状态中的最后一种结构状态。

但是,《洛书》和《太极图》又显著地不同。

《太极图》是描述比较简单的一个新事物的结构状态及其变化,那么,相对复杂的新事物的结构状态及其变化,又要怎么描述呢?

比如说,精卵细胞转化成胚胎,进化出大脑、肢体、内脏之后,鸡蛋变成鸡仔之后,它们的结构状态及其变化,又要怎么描述呢?

对于这些相对高级的新事物的结构状态及其变化,就有《洛书》来进行描述。

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,《太极图》就是一个对立统一,没有中枢;而《洛书》里面是有阳五居中的这个中枢的。

那么,阳五居中代表着什么?

就是代表一个新事物的中枢、首脑。

《洛书》中的阳九、阳七、阳三、阳一分列四方,就是代表四个旧事物的结构状态、以及它们在新事物中所处的地位。

根据我们的阴阳文化的内涵,是下阴上阳、左阴右阳、阴为弱、阳为强。

所以,《洛书》中是阳九最强,阳一最弱。

《洛书》中的阴二、阴四、阴六、阴八分列四角,就是代表四个旧事物的“惯性”秩序、以及它们在新事物中所处的地位。

同样根据我们阴阳文化的内涵,下阴上阳,左阴右阳,阴为弱,阳为强,就是阴二最强,阴八最弱。

这样一来,就必定是阴二为阳九的“惯性”秩序,阴四为阳七的“惯性”秩序,阴六为阳三的“惯性”秩序,阴八为阳一的“惯性”秩序。

那么,为什么“惯性”秩序层次越高,其结构状态的层次越低,在新事物中的地位也越低;“惯性”秩序层次越低,其结构状态的层次越高,在新事物中的地位也越高呢?

这就是因为《洛书》跟《太极图》一样,也是描述的新事物最后时刻的那种结构状态,而“弱者道之用”、“反者道之动”,这个时候,强者已经变成了弱者,弱者已经变成了强者。

那么,我们再来看看,与《太极图》形影不离的《五行图》又是表达什么意思呢?

我们同样可以用水分子和精卵细胞这两种事物,与《五行图》相对照,来理解《五行图》。

《五行图》中的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克。

其中的土,就可以代表水分子或者精卵细胞。

水与火,就分别可以代表水分子中的氧离子和氢离子的结构状态,或者是代表精卵细胞中的卵细胞和精细胞的结构状态。

金和木,就分别可以代表水分子中的氧离子和氢离子的性质——“惯性”秩序,或者是代表精卵细胞中的卵细胞和精细胞的灵魂——“惯性”秩序。

那么,意识支配肉体,性质左右物质,金生水,木生火,就是“惯性”秩序支配各自的结构状态。

实力决定能力,强者支配弱者,水生木,火生土,就是结构状态决定双方的合作或者对抗。

歃血为盟,执牛耳者就是领导者,土生金,就是强者的“惯性”秩序会掌握新事物中对立统一关系的主导地位。

然后,金克木、木克土,就是强者的“惯性”秩序会损害弱者的“惯性”秩序;而弱者的“惯性”秩序的会损害新事物的状态。

水克火、火克金,就是强者的结构状态会损害弱者的结构状态,而弱者结构状态的增长变化,会损害强者的“惯性”。

土克水,就是新事物的发展,会损害其中强者的结构状态。

这些生、克的原理,其实还是要归结于前面所说的“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”。

所以,《五行图》跟《太极图》是什么关系呢?

就是同一个事物,《太极图》描述结构,《五行图》描述变化。

最后,我们来看看与《洛书》成双成对的《河图》。

《河图》是由两个阴五上下相夹一个阳五居于中央,其余各数都是奇数为阳,偶数为阴,一下二上、三左四右为内圈,六下七上、八左九右为外圈组成的一个象数图。

因为,《河图》《洛书》都是象数图,所以,它们之间的关系肯定就不一般。

这就正像《五行图》跟《太极图》的关系不一般一样。

《洛书》跟《太极图》一样,是描述一个新事物的结构状态的,而《河图》就跟《五行图》一样,是描述新事物的结构状态的变化的。

只不过,《五行图》是微观性地揭示了新事物的结构状态变化的原因;而《河图》则是宏观性地揭示了新事物的结构状态变化的规律。

《河图》的中央,为什么有两个阴五上下相夹一个阳五呢?

这是因为,长江后浪推前浪,浮事新人换旧人。

任何一个事物,都有过去、现在、和将来的三个时刻;而过去、现在、和将来的三个时刻,也必定都有一个主导者在代表和统领这个事物。

《河图》中的阳五,就是代表现在进行时的一个新事物的第五个发展阶段。

《河图》中的两个阴五,就是代表与这个新事物具有前后相联的关系的、过去进行时和将来进行时的两个新事物的第五个发展阶段。

两个阴五上下相夹一个阳五居于中央,就是表示一个新事物共有九个发展阶段,而第五阶段就是这个新事物一生中最辉煌的转折阶段。

在这个最辉煌的转折阶段中,它取代前一个作为支配者的新事物,成为新的支配者。

同时,它也支配着一个新的作为被支配者的新事物——这也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未来的取代者。

《河图》中的两个阴五、一个阳五之外的其它各数,都是奇数为阳,偶数为阴。

根据我们的阴阳文化的内涵,其中,奇数为阳,就是表示这一阶段为质变;偶数为阴,就是表示这一阶段为量变。

《河图》中的一、二、三、四在内圈,六、七、八、九在外圈。

根据我们阴阳文化的内涵,内为阴,外为阳,阴为弱,阳为强,所以,一、二、三、四在内圈,是表示在这四个阶段,新事物相对为弱者,处在被支配地位;六、七、八、九在外圈,是表示在这四个阶段,新事物相对为强者,处在支配地位。

《河图》中的一六、二七、三八、四九分别同位相对,是表示历史是一条螺旋线——历史上的故事,总是在不断地重复,只不过是层次不同,形式不同而已。

以上就是“惯性论”的基本内容了。

更多的,还希望大家补充。


版权提醒:由于“人为什么要活着因为快乐丨人为什么要活着有意义_七宝歌词网”的歌曲信息来自网友上传分享,版权归属没办法及时考证,任何音乐作品的版权拥有者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本站会尽一切所能在最大范围内保证版权人行使权利,保护版权人的合法利益。本站点所有资源均为网友提供,仅用于试听交流之用。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七宝歌词网将及时删除处理!


标签:

随便看看